洗沙泥浆污水沉淀絮凝剂
时间:2025-07-09 14:09:12
来源:
浏览|:7次
洗沙泥浆污水沉淀絮凝剂
洗沙泥浆污水处理中,沉淀絮凝剂是核心药剂,其作用是通过吸附、架桥等作用,使泥浆中的细小悬浮颗粒(如泥沙、黏土、有机物等)凝聚成大絮体,加速沉降,实现固液分离。这类药剂根据成分和作用机制不同,可分为无机絮凝剂、有机絮凝剂及絮凝剂,具体特点和使用方法如下:
一、常用沉淀絮凝剂类型及特点
1. 无机絮凝剂
适用场景:处理含沙量高、颗粒较粗的洗沙泥浆,成本较低,适合大规模应用。
常见类型:
聚合氯化铝(PAC):水溶性好,在酸性至中性水体中均能发挥作用,通过水解产生多核羟基配合物,吸附泥浆颗粒并中和电荷,形成絮体快速沉降。
聚合硫酸铁(PFS):适应pH范围广,絮凝体密度大、沉降快,对高浊度泥浆效果显著,且腐蚀性较低。
2. 有机絮凝剂
适用场景:处理细颗粒含量高、黏度大的泥浆(如洗沙尾泥),需与无机絮凝剂配合使用,增强絮凝效果。
聚丙烯酰胺(PAM):分为阴离子型(适用于中性至碱性泥浆,带负电荷颗粒)、阳离子型(适用于酸性泥浆,带正电荷颗粒)和非离子型(适用于复杂水质)。其高分子长链可通过 “架桥” 作用连接细小絮体,形成更大、更稳定的絮团,加速沉降。
3. 絮凝剂
特点:由无机絮凝剂(如PAC)与有机絮凝剂(如 PAM)按比例复配而成,快速中和电荷,有机成分强化絮体凝聚,适合处理成分复杂的洗沙泥浆,减少药剂用量。
二、使用方法与操作步骤
1. 前期准备
水质检测:测量泥浆的 pH 值(多数絮凝剂)、含固量(决定药剂用量),若 pH 偏离,需先用酸碱调节剂调整。
药剂溶解:
无机絮凝剂(如PAC):按 5%-10% 浓度溶解,搅伴溶解。
有机絮凝剂(如 PAM):需用清水按 0.1%-0.3% 浓度缓慢搅拌溶解;避免结块。
2. 加药流程
投加无机絮凝剂
在泥浆进入沉淀池的管道或搅拌池中,先加入溶解好的无机絮凝剂(如 PAC),通过搅拌使其与泥浆充分混合(搅拌速度适中,避免打碎絮体)。
作用:中和泥浆颗粒表面电荷,使细小颗粒初步凝聚成微絮体。
用量:根据含固量调整,通常为泥浆量的。
投加有机絮凝剂
无机絮凝剂反应,在沉淀池入口或后续管道中投加 PAM 溶液。
作用:通过高分子链 “架桥”,将微絮体连接成大絮团,加速沉降。
用量:通常为无机絮凝剂用量的,具体根据絮体形成情况调整(以出现明显大絮团、上清液清澈为准)。
3. 沉淀分离
絮凝后的泥浆进入沉淀池,大絮团在重力作用下快速沉降至池底,上清液可回用(如洗沙补水)或达标排放。
池底沉淀的泥渣可通过压滤机进一步脱水,形成泥饼(便于运输和处置)。
三、注意事项
药剂选择:
粗颗粒泥浆(如河沙洗选)优先用 PAC + 阴离子 PAM;
细颗粒、高黏度泥浆如机制砂尾泥可选用 PFS + 阳离子 PAM。
加药顺序:须先加无机絮凝剂(中和电荷),后加有机絮凝剂(架桥凝聚),顺序颠倒会导致效果大幅下降。
用量控制:过量投加会导致 “胶体护” 现象(絮体分散),需通过小试确定用量(取少量泥浆,逐步增加药剂,观察上清液清晰度)。
设备配合:沉淀池需设计合理(如斜管沉淀池、辐流式沉淀池),配合搅拌装置(加药阶段)和刮泥机(清渣阶段),提高处理效率。
PAM对皮肤有轻微刺激性,操作时戴手套;无机絮凝具有腐蚀性,需避免接触皮肤。
通过合理选择絮凝剂并控制加药流程,可有效降低洗沙泥浆的浊度,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固废减量。实际应用中,建议结合泥浆特性通过小试优化药剂类型和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