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丙烯酰胺凝聚剂
时间:2025-07-02 15:21:40
来源:
浏览|:8次
聚丙烯酰胺凝聚剂
聚丙烯酰胺(PAM) 作为絮凝剂的应用已被广泛认知,而 “凝聚剂” 与 “絮凝剂” 在水处理中常被关联使用,PAM 作为凝聚剂的适用性、与其他药剂的协同作用等方面展开说明,帮助进一步理解其在水处理中的角色:
一、“凝聚剂” 与 “絮凝剂” 的概念
作用原理 典型药剂 应用阶段
凝聚剂 通过电中和作用,使胶体颗粒脱稳聚集(形成微小絮粒),作用对象为胶体级颗粒。 无机混凝剂(如 PAC、硫酸铝)、聚合氯化铁(PFC)等水处理前端(混凝阶段)。
絮凝剂 通过长链分子的架桥作用,将脱稳的微小絮粒聚集成大絮体(粒径≥1μm),加速沉降或脱水;高分子聚合物(如 PAM)。 混凝阶段的后续(絮凝助凝)。
凝聚剂侧重 “脱稳聚集”,解决胶体颗粒的稳定性问题;
絮凝剂侧重 “架桥成团”,解决微小絮粒的聚集效率问题。
二、聚丙烯酰胺(PAM)
PAM 主要功能是絮凝剂,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表现出部分凝聚作用,原因如下:
阳离子型 PAM 的电中和能力:
阳离子 PAM(CPAM)分子链带正电荷,可直接中和带负电的胶体颗粒(如细菌、有机胶体),兼具 “电中和 + 架桥” 双重作用,在低浓度胶体废水中可单独使用,此时可视为 “兼具凝聚功能的絮凝剂”。
处理带负电的城市生活污水时,CPAM 可直接吸附胶体颗粒,无需额外投加无机凝聚剂。
非离子 / 阴离子 PAM :
非离子 PAM(NPAM)不带电荷,无法电中和胶体;阴离子 PAM(APAM)带负电荷,仅能与带正电的颗粒结合,因此通常需与无机凝聚剂(如 PAC)联用 —— 先由 PAC 完成电中和,再由 PAM 架桥絮凝。
三、PAM 与凝聚剂的协同应用工艺
在多数水处理场景中,PAM 需与凝聚剂配合使用,以发挥效果,典型工艺如下:
“凝聚剂 + PAM” 的标准流程:
投加凝聚剂(如 PAC,50-200mg/L),通过电中和使胶体脱稳,形成微小絮粒。
投加 PAM(1-10mg/L),通过架桥作用将微小絮粒聚集成大絮体,加速沉降。
应用场景:工业废水(如电镀、造纸)、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混凝沉淀阶段。
降低药剂成本:凝聚剂(如 PAC)价格低于 PAM,先用凝聚剂处理大部分胶体,再用少量 PAM 助凝,可减少 PAM 用量。
凝聚剂形成的微小絮粒经 PAM 架桥后,絮体更密实、沉降速度更快,上清液透明度更高。
四、PAM 作为 “类凝聚剂” 的特殊应用场景
PAM可部分替代凝聚剂,或与凝聚剂形成功能互补:
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:
污泥脱水环节:
阳离子 PAM 在污泥脱水中的作用以 “电中和 + 架桥” 为主,此时可视为 “兼具凝聚与絮凝功能的药剂”—— 通过中和污泥颗粒表面电荷(脱稳),并聚集成团,提高脱水效率(如带式压滤机脱水时)。
低浊度水处理:
在地表水(如水库水)净化中,若浊度较低,可直接投加阴离子PAM,利用其长链吸附少量悬浮物,通过架桥作用形成絮体,减少凝聚剂(如硫酸铝)的投加量。
五、PAM 与凝聚剂的选型与用量优化
根据水质特性选择药剂类型:
带负电胶体为主(如电镀废水的氢氧化物沉淀):选阴离子 PAM,配合 PAC 使用。
带正电胶体为主(如钢铁厂废水的铁离子胶体):选阳离子 PAM,可单独或配合阴离子凝聚剂(如硅酸钠)使用。
水质复杂、电荷波动大:选两性离子 PAM,或 “无机凝聚剂 + PAM” 组合。
用量优化方法:
烧杯试验:
① 取 6 份 1L 原水,分别投加不同量的凝聚剂
② 再投加 PAM;
③ 观察絮体大小、沉降速度(30 分钟后)及上清液浊度,确定药剂组合与用量。
六、总结:PAM 与凝聚剂的关系
核心定位:PAM 是絮凝剂,主要通过架桥作用强化絮体聚;阳离子 PAM 因兼具电中和能力,可在部分场景中表现出凝聚功能。
协同原则:多数情况下,“pac + PAM” 的组合工艺更经济,需根据水质电荷特性、处理目标(沉淀 / 脱水)等优化药剂选型与投加顺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