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新闻中心 常见问题

聚丙烯酰胺处理污水工艺

时间:2025-09-24 10:25:38 来源: 浏览|:62次


聚丙烯酰胺处理污水工艺

    聚丙烯酰胺(PAM)是污水处理中常用的高分子絮凝剂,通过吸附、架桥、卷扫等作用,使污水中的悬浮颗粒、胶体等杂质聚集形成大絮体,便于后续沉淀或过滤分离;其处理工艺需结合污水类型(如市政污水、工业废水)、污染物特性(如颗粒粒径、浓度、pH 值)及处理目标(如预处理、深度处理)设计,核心流程可分为 “预处理→PAM 投加→反应絮凝→固液分离→后处理” 五大环节,具体工艺细节如下:
一、工艺原理:PAM 的作用机制
  PAM 通过高分子链的特性实现絮凝,不同类型的 PAM(阴离子、阳离子、非离子)作用机制略有差异,需根据污水性质选择:
阴离子 PAM(APAM):分子链带负电荷,适用于中性 / 碱性污水(如钢铁废水、选矿废水),通过吸附污水中带正电的悬浮颗粒形成 “颗粒 - PAM - 颗粒” 的架桥结构,推动絮体生长。
阳离子 PAM(CPAM):分子链带正电荷,适用于酸性污水或含负电胶体的污水(如市政污水、印染废水、污泥脱水),可直接中和胶体颗粒的负电荷,同时发挥架桥作用,絮凝效率更高。
非离子 PAM(NPAM):不带电荷,适用于水质复杂、pH波动大的污水(如油田废水、化工废水),通过分子链的吸附性与颗粒结合,尤其在高盐污水中效果优于离子型 PAM。
二、完整处理工艺流程(以市政污水 / 工业废水通用流程为例)
1. 预处理:优化污水水质,提升 PAM 絮凝效率
预处理的是去除污水中可能干扰 PAM 作用的 “障碍物质”,为后续絮凝创造条件,常用步骤包括:
格栅过滤:通过粗格栅和细格栅,去除污水中的大块杂质,避免堵塞后续管道或泵体,影响 PAM 投加均匀性。
调节池均质均量:工业废水常存在水质和水量波动,需在调节池中通过搅拌、曝气或投加酸碱剂,将污水 pH 调节至6-9(PAM作用 pH 范围),同时稳定水量,避免冲击后续工艺。
初沉池预处理(可选):若污水中悬浮颗粒浓度高(如采矿废水、洗煤废水),可先通过初沉池去除的大颗粒杂质,降低后续 PAM 的投加量,减少运行成本。
2. PAM投加系统:精准控制,确保均匀混合
  PAM投加是工艺关键,需解决 溶解不均(易结块)系统组成如
1. 浓度控制:将固体 PAM(或乳液型 PAM)配制成0.1%-0.3% 的水溶液(浓度过高易结块,过低需大水量输送);
2. 溶解方式:采用 “阶梯式搅拌”(先低速分散固体,再中速搅拌分钟),避免分子链断裂(影响絮凝效果)。
计量泵 1. 流量调节:根据污水流量和污染物浓度,通过自动调节投加量;
2. 防堵塞:选用隔膜式计量泵,避免PAM溶液沉淀堵塞泵体。
2. 安装位置:位于计量泵出口后,距离反应池入口,避免混合后停留时间过长导致絮体破碎。
3. 反应絮凝:分阶段控制,促进絮体生长
反应絮凝需分 “凝聚” 和 “絮凝” 两个阶段,通过控制搅拌强度和时间,让小颗粒逐步聚集成大而密实的絮体(俗称 “矾花”),常用设备为机械搅拌反应池,分三格设计:(凝聚阶段):
- 搅拌强度:目的是让 PAM 快速扩散,中和胶体颗粒电荷,形成微小 “微晶”;
- 停留时间:避免停留过长导致微晶团聚不均。
(絮凝阶段 ):
- 搅拌强度:中速,通过 “架桥作用” 让微晶聚集形成小絮体;
- 停留时间:观察絮体大小。
(絮凝阶段 ):
- 搅拌强度:低速,让小絮体进一步碰撞融合,形成大絮体肉眼可见,质地密实);

4. 固液分离:分离絮体与清水,实现污水净化
固液分离是 PAM 处理工艺的 “后端环节”,需根据处理目标选择合适的分离设备,常用技术对比如下:
分离技术 适用场景 操作要点
沉淀池(常用) 市政污处理、工业废水预处理 1. 池型选择:平流式沉淀池(适用于大水量)、斜管沉淀池(效率高,占地小);
2. 停留时间:确保絮体沉降;
3. 排泥:定期通过排泥管排出底部污泥(含 PAM 絮体),避免污泥上浮污染清水。
气浮机
2. 配合:需投加 “助凝剂”(如 PAC),增强絮体与气泡的附着力。
过滤池(深度处理) 清水回用(如工业循环水)、低浊度污水 1. 滤料选择:石英砂、活性炭(同时吸附有机物);
2. 反冲洗:定期用清水冲洗滤料,避免堵塞。
5. 后处理:污泥处置与清水回用
污泥处置:沉淀或气浮产生的 “PAM 污泥”需进一步脱水,常用设备为板框压滤机或带式压滤机,脱水后污泥含水率降,。
四、典型应用场景工艺差异
市政污水处理:流程为 “格栅→调节池→初沉池→生物池(活性污泥)→PAM 絮凝池→二沉池→排放”,PAM 主要用于二沉池前,强化污泥沉降,减少出水 SS。
洗煤废水处理:流程为 “原煤洗涤→粗煤泥回收→PAM(阴离子)投加→斜管沉淀池→清水回用”,PAM 用于去除煤泥颗粒,回用清水可降低水资源消耗。
印染废水处理:流程为 “格栅→调节池→酸化水解→PAM(阳离子)投加→气浮机→生物处理→排放”,PAM 用于去除印染废水中的染料胶体和纤维杂质。

   通过以上工艺设计,PAM 可有效提升污水净化效率,降低后续处理难度,是当前污水处理中性价比的技术之一;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污水特性进行定制化调整,确保工艺稳定且符合要求。

推荐产品

Recommended
more >
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污水选型 新闻中心 合作伙伴 销售网络 联系我们

Copyright © 2005-2021 苏州昊诺工贸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苏ICP备12053904号-8

技术支持:网站建设